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公开>规划计划>工作计划

上高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不断提高重点领域保障水平。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证适度支出强度,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财政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统筹经济下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大力度促进我县各行各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清理规范利用财政补贴开展招商引资行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化原则,妥善处理招商存量政策,维护政府信用。同时不断加强财税收入征管,科学研判各企业收入情况,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强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5亿元,同比下降7.6%;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34亿元,同比下降33.2%。二是加强财金政策联动。助力企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稳住经济发展。开展“财园信贷通”业务37487万元,惠及99户企业;续贷帮扶业务21324万元,惠及34户企业;“科贷通”业务8670万元,惠及23户企业;“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20853万元,惠及309户农户;为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1亿元、贷款贴息315.15万元,为个人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6亿元、贷款贴息890.12万元。三是加强财政资金调控作用。安排2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等项目;安排252.4万元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四是积极向上争资争策。结合《宜春市向上争资争策指导性目录》中67条清单,联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争资争策文章。全县累计向上争取转移支付收入22亿元,新增债券资金16.22亿元元。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降低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门槛,持续深化加强政府采购管理,降低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门槛。全县政府采购金额30821.66万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5%,积极推广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交易额达8630.56万元。

(二)坚持服务大局,点面共进推进重点工作。强化财力统筹,保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一是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放稻谷补贴资金1819.58万元,惠及1.48万农户;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5500.67万元,有效分担农户种粮风险;安排财政资金7200万元建设2.4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效果。二是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980万元,助力66个村庄改善生活环境,补齐农村建设短板;安排1134万元助力8个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430户居民。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节能环保资金17866万元,其中安排2087万元进行污水处理,2229万元用于环卫外包服务,669万元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费等。四是大力推进“两重”“两新”落地生效。安排7041万元中央基建资金用于城镇燃气管道老旧更新改造,着力解决重大安全问题;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028万元用于支持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及其他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等;安排9702万元国债资金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加大财力向民生倾斜力度,以改革攻坚行动为抓手,用更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惠民生行动,着力破解以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为重点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全县民生方面支出39645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4.62%,有力支持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一是聚焦群众身边“教育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水平力度,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教育资金80312万元,主要是安排1683万元用于加快全县公办幼儿园做好园所改造及设备购置,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安排1028万元用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惠及9221人次。投资4亿元新建集职业教育实习、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上高县职业教育园区,该园区可容纳6000名学生。二是聚焦群众身边“养老事”。建立基础养老金定期提标提补机制,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整体提高30元/月,人均标准达到了206元/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共支出21889万元,人均养老金水平达45745元/年;累计发放高龄津贴772万元,持续保障高龄老人生活。三是聚焦群众身边“生活事”。积极开展困难群众补标提补等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通过惠农惠民一卡通系统发放社会救助专项9721.09万元,其中:城乡低保生活补助7778.75 万元,城乡特困人员补助 1585.71万元,孤儿生活及护理补贴 178.7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157.92万元。流浪乞讨20万元。为1006人安排公益性岗位,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335.13万元。

(四)坚持绩效管理,多措并举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绩效结果有应用、结果应用有问责”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和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强化部门绩效评价管理。对上年度预算单位完成的项目及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已完成85个部门的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及2160条项目的绩效自评;建立由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三级审核的评价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进一步规范评审行为。积极开展预结算评审工作,有效控制财政投资规模。预、结算共完结项目189个,审减率达到11.83%,审减金额为29097万元。三是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推进我县财会监督工作试点,深入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涉及财税方面政策管理。同时健全财会监督协同机制,目前出台了财会监督与统计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贯通协调工作办法,提升监督合力。

(五)坚持改革创新,科学有效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调整优化乡财县管管理体制。今年,我县被省财政厅选为调整优化乡财县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上半年,我县制定了《上高县财政局调整优化乡财县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及《上高县财政局关于成立调整优化乡财县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的通知》,从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严格规范乡镇账户管理等十一个方面完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同时创新人员监管模式,成立“1+2+N”监管组,即1个监管组组长,2个监管组专员,每个组负责对5-6个乡镇实行监管,负责监管乡镇预算收支、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等十个方面重点内容,目前已制定与监管组职能配备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二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结合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下发了《上高县财政局关于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综合监督检查的通知》,组织3个检查组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全方面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建立“三个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压实乡镇整改责任,完成问题整改78个,涉及金额302万元。三是持续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攻坚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方案和制度,全面优化国投集团及其子公司股权架构,目前已经按照方案要求调整优化了“1+5”企业股权架构。

(六)坚持以政领财,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用好“党建+”引领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互通、互促互进,以高质量党建领航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打造“讲政治”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开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8次,学习内容40项,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注重舆论宣传引导,努力抓好干部政治理论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财政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类问题。二是积极建设“守纪律”单位。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22份,集中开展政治谈话32人次、廉政谈话65人次,把政府习惯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确保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双安全”。三是积极传承“扬民主”班子。充分发扬财政局班子民主集中的好传统,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班子“一岗双责”,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均向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汇报,召开党组会9次,研究议题近40项。四是积极培育“好形象”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参与省市财政举办的财政大讲堂,全方位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定期组织气排球比赛及工青妇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朝气活力,确保财政队伍风清气正、财政干部安全可靠。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聚焦支撑要有力,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一是始终把厚植财源作为财政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务实举措,做优财源,持续推动财政收入有质量、可持续。二是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更加突出“财园信贷通”等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和效能性,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规模和覆盖面。更好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促进作用,助力我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推动房地产回暖。大力发行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并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二)聚焦项目要提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紧密结合国家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是做好项目谋划工作。精准把握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的投向和申报要求,聚焦续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文化旅游、体育等重点领域,提前挖掘、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加大跑项争资力度。聚焦中央、省、市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围绕科技、教育、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横纵向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我县地方经济建设。

(三)聚焦民生要优先,全面织密保障体系。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厉行节约,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能缓建的暂缓实施。一是兜牢兜住民生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确保财力和资金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不留硬缺口。二是做好困难群众保障工作。落实各项困难群众提标提补工作,并及时、足额发放补助资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及保障力度。三是支持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全力守护人民健康。

(四)聚焦运行要安全,切实守住风险底线。一是严防“三保”风险。围绕教育、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兜紧兜牢“三保”底线,严防财政运行风险。二是严防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券资金使用高效、风险总体可控。三是严防资金安全风险。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围绕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专项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开展资金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五)聚焦管理要精细,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一是深化改革试点工作。聚焦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试点、财会监督改革试点,持续创新预算管理、监督管理制度及方式,结合信息化手段,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升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着力打造阳光财政。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加大财政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优化公开渠道,完善公开机制,逐步建立全面规范的公开制度,全面接受群众的监督。

(六)聚焦干部要提升,练好队伍“基本功”。一是加强党的建设。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坚定不移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二是优化内部管理。厘清股室间交叉职能,结合“放管服”改革,推进内部规范化,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提升业务素养。积极拓展多种学习模式,围绕财政法律法规、财税体制改革等业务,丰富干部学习内容,着重提升干部数据分析能力、财会业务水平,主动联系乡镇部门,确保乡镇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行,切实营造正气充盈的理财环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Baidu
map